见异思迁

拼音 jiàn yì sī qiān语法
繁体 見異思遷五笔
  • 成语解释:

    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异:不同的。迁:改变。

  • 出自:

    《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近义词:

    喜新厌旧,朝秦暮楚,朝三暮四,筑室道谋,二三其德,三心二意,三心两意,一心二意

  • 反义词:

    矢志不移,一心一意,忠贞不二,安然若素,安之若素,山势海盟,不可动摇,坚忍不拔,全心全意,山盟海誓,忠心耿耿,思念成疾,始终不渝,忠贞不渝,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专心致志

  • 与『见异思迁』字的名字:

    南思 卓思 华思 半思 半见 升思 千思 信思 俊思 佑思 伯见 传思 亿思 人思 函思 勃见 隐迁 陌迁 郁见 乙思 丽迁 潇见 雯思 璐思 蓓思 碧思 镜思 银思 彦见 唯思 羡思 予思 乔迁 鹿思 雷思 雪见 靖思 靓思 路思 越思 麦思 紫思 羽思 羽迁 筱思 航思 衍思 鸿思 盛思 龙思

  • 详细解释:

    【见异思迁】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见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心意,比喻意志不坚定。#语本《管子.小匡》。△「心猿意马」

    典源

    #《管子.小匡》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1>群萃而州2>处闲燕3>,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4>,旦昔5>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6>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1)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

    (2) 州:聚。

    (3) 闲燕:指安静、清净之处。或指学校。此处或以「州处」为断句,「闲燕」属下句。

    (4) 弟:通「悌」。顺从、尊敬兄长。

    (5)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6) 异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国语.齐语六》

    典故说明

    在《管子.小匡》篇中,记载了春秋时,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说:「要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业?」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身分的人不可以杂处而居,不然就会混乱,无法各司其职。所以圣王的时代,士都住在环境清净的地方、农民一定住在田野乡间、从事劳动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经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场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么从早到晚、从小到大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义、孝、敬、爱、悌等处世原则,他们的心就可以安定下来,不会受到别的事物干扰而改变他们的意志。后来「见异思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见异物而迁焉」演变而出,比喻意志不坚定。

    书证

    01.清.康有为《大同书.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又凡人之情,见异思迁,历久生厌,惟新是图,惟美是好。」

    02.《大马扁.第七回》:「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

    03.《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04.清.袁枚〈与庆晴村都统书〉:「名教中自有乐地,何必见异思迁?」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心意。比喻意志不坚定。文明小史˙第十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见异思迁】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心意。比喻意志不坚定。《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见异思迁】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心意。形容意志不坚定或感情不专一。

    【造句】他缺乏定性,老是见异思迁,因此频频更换工作。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