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方刚

拼音 xuè qì fāng gāng语法 主谓式
繁体 血氣方剛五笔
  • 成语解释:

    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 出自:

    《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近义词:

    年富力强,气血方刚,年轻气盛

  • 反义词:

    未老先衰,暮气沉沉,老态龙钟

  • 与『血气方刚』字的名字:

    傲气 住方 阮方 刚彦 刚翰 刚睿 刚童 刚铖 刚泓 乂方 瀚方 雯刚 雯方 芊方 硕方 尔方 续刚 骏方 达刚 予方 露方 羽方 籍方 群方 略血 睿刚 睿方 盛方 竞方 锁刚 钧刚 钧方 皓方 懿方 瑾方 琦刚 气航 气温 楠方 梓刚 煜方 焱方 淳方 淇方 洁刚 壹方 影刚 峙方 媛方 妍方

  • 详细解释:

    【血气方刚】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泛指年轻人精力正当旺盛,易于冲动。语出《论语.季氏》。或单指年轻力壮。

    典源

    《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1>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 血气:指精力。

    典故说明

    《论语》一书是由孔门弟子记录而成,内容是孔子自述或应弟子、时人及弟子间相互问答的话。典源收录的,主要是论述修养心性的方法。孔子认为君子有三件事要戒慎:年轻时,身体还在发育,血气不足,要戒女色;壮年时期,血气旺盛,容易冲动,所以要戒好勇斗狠;到了老年,血气已衰退,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要戒贪得无餍。「血气方刚」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于泛指年轻人精力正当旺盛,易于冲动;后亦用于单指年轻力壮。

    书证

    01.《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源)

    02.《汉书.卷四八.贾谊传》:「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

    03.《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周皓》引《酉阳杂俎》:「皓时血气方刚,且恃其力,顾从者不相敌,因前让其怙势,攘臂格之。」

    04.《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吾闻泠苞、邓贤乃蜀中名将,血气方刚。恐老将军近他不得,岂不误了主公大事?」

    05.《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公子杨干,乃悼公之同母弟,年方一十九岁,新拜中军戎御之职,血气方刚,未经战阵。」

    06.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朕起兵后,年二十七八,血气方刚,军士日众。」

    07.《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血气方刚莫恃强,精神惟恐暗消亡;再兼残忍伤生类,总有卢医少药方。」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语出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形容年轻人精力旺盛,易于冲动。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吾闻泠苞、邓贤乃蜀中名将,血气方刚。恐老将军近他不得,岂不误了主公大事?亦作气血方刚、血气方壮、血气方盛。

    【血气方刚】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语出《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形容年轻人精力旺盛,易于冲动。《三国演义.第六二回》:「吾闻泠苞、邓贤乃蜀中名将,血气方刚。恐老将军近他不得,岂不误了主公大事?」也作「气血方刚」、「血气方壮」、「血气方盛」。

    【血气方刚】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形容年轻人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语出《论语.季氏》。

    【造句】青少年血气方刚,常常因为一时情绪失控而铸下大错。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