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疾呼

拼音 dà shēng jí hū语法 偏正式
繁体 大聲疾嘑五笔 DFUK
  • 成语解释:

    大声而急切地 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 出自:

    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 近义词:

    声嘶力竭,大喊大叫,振臂一呼,摇唇鼓舌

  • 反义词:

    默不作声,敛声屏气,喁喁细语

  • 与『大声疾呼』字的名字:

    去声 博声 午声 克疾 冠大 无疾 彦声 骏大 原声 雍大 雄大 鑫大 雪大 靓声 超声 超大 起大 耀大 笙声 顺大 齐声 睿声 毓声 镇声 期声 瑜声 晟大 梓声 梓大 炳声 圣声 声瑶 声韶 声霖 声笙 声颖 声皓 声瑞 声泰 声晟 声烨 声洋 声泽 声宣 声弘 声志 佑声 宛声 声煜 冬声

  • 详细解释:

    【大声疾呼】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疾,急促。「大声疾呼」指大声而急促的呼喊。语本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后亦用「大声疾呼」比喻大力地提倡、号召。

    典源

    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据《全唐文.卷五五一.韩愈》引)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合下1>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2>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

    (1) 合下:即「阁下」,为对人的敬称。初为对显贵者的尊称,后乃泛用。

    (2) 全:使完整而没有缺憾。

    典故说明

    「大声疾呼」的「疾」,原为急促的意思,整个词语则是指大声而急促的呼喊,见于唐人韩愈的〈后十九日复上书〉,内容中有一段话说道:「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合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这段话的意思是:当您看到有人陷于极度的危难,也听到他大声而急促地呼救,您将会过去施予援手,或是视而不见,见死不救呢?后来「大声疾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大声而急促的呼喊。

    书证

    01.宋.文天祥〈贺何尉书〉:「某始而骇,中而疑,继而忧愤,又继而大声疾呼,以至于流涕出血。」

    02.《明史.卷二五九.熊廷弼列传》:「戊申己酉间,廷弼以御史按辽东,早以辽患为虑,请核地界,饬营伍,联络南、北关。大声疾呼,人莫为应。」

    03.《聊斋志异.卷七.二商》:「二商曰:『彼固无情,焉有坐视兄死而不救者!』率子越垣,大声疾呼。二商父子故武勇,人所畏惧,又恐惊致他援,盗乃去。」

    04.清.杨豫成〈劝戒词〉:「以命博钱愚可痛,身亡家破两无用。大声疾呼,为尔醒此不醒之恶梦!」

    05.清.无名氏〈官场现形记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卒伸大义于天下。」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大声而急促的呼喊,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引申为大力的提倡、号召。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大声疾呼曰:昭义侍中大军到矣!亦作疾声大呼。

    【大声疾呼】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大声而急促的呼喊,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引申为大力的提倡、号召。《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大声疾呼曰:『昭义侍中大军到矣!』」也作「疾声大呼」。

    【大声疾呼】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大力的提倡、号召。

    【造句】他大声疾呼希望全民都加入保护稀有动物的行列。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