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

拼音 má mù bù rén语法 联合式
繁体 麻木不仁五笔 YSGW
  • 成语解释: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 出自:

    《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

  • 近义词:

    漠不关心,不知甘苦,不省人事,麻痹不仁,多管闲事,不知痛痒,无动于衷

  • 反义词:

    受宠若惊,义愤填膺,严阵以待,气愤填胸,闻宠若惊,耳聪目明,悲喜交集,神经过敏,感人肺腑,眼疾手快,见微知著,触目伤怀

  • 与『麻木不仁』字的名字:

    南木 千木 倭仁 仇仁 却木 兰木 隆木 则木 八不 七木 书木 久木 瀚木 瀚仁 迪木 玥仁 曦木 芊木 涵木 译仁 歆仁 棋木 续仁 继木 绍木 浚仁 姿仁 花木 凌木 羡仁 予仁 九木 麒仁 馨仁 雨木 翔仁 翊木 翊仁 羽木 简木 颢仁 聚木 鸿木 睿木 睿仁 龙木 端木 锦木 铭木 铃木

  • 详细解释:

    【麻木不仁】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麻痹,没有知觉。语本《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痹论》。后用「麻木不仁」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典源

    《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痹论》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歧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1>者,病久入深,荣卫2>之行濇3>,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4>,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1) 不仁:古代医家指身体肌肤失去知觉。

    (2) 荣卫:胃中的水谷所转化而来的营养物质。

    (3) 濇:音ㄙㄜˋ,不顺畅。

    (4) 不营:气血无法运行。

    典故说明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内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并为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着作。在《黄帝内经素问》的〈痹论〉中记载痹症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等。「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意思是说:「痹症」,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失常,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麻木等的一种疾患。一般分成风寒湿痹和热痹。风痹常导致关节疼痛;湿痹不只关节疼痛,严重的还会麻木失去知觉;热痹会导致关节疼痛灼热红肿。所以「麻木不仁」本是种失去知觉的病状,后来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书证

    01.明.周顺昌〈与文湛持孝廉书〉:「我祖宗养士二百余年,风流到今,浑是一团庸靡顽钝之气,结成一个麻木不仁病证,可恨也。」

    02.明.薛己《薛氏医案.卷一七.疠疡机要》:「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

    03.清.谭嗣同《谭嗣同全集.报章文辑.以太说》:「疾痛痾痒,一触即知。其机极灵,其传至速。不灵不速时,曰麻木不仁。」

    04.《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亦作麻痹不仁。

    【麻木不仁】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也作「麻痹不仁」。

    【麻木不仁】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造句】不管大家怎么劝导他,他还是依然故我,真是麻木不仁。

    【麻木不仁】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麻木不仁」是失去神经肌肉运动功能,明显的失去活动能力;其状况通常有三种:部分麻痹(Paresis)、部分肢体或部分躯体麻痹、和身心全部麻痹。部分麻痹是四肢之一,如一只手或一条腿失去活动能力;部分肢体麻痹常见的是双腿失去行走能力,这是由于脊髓神经失调,但与中枢神经无关;或身体的左半或右半、连同那半面的上肢与下肢失去活动能力,此种麻痹失去了相关的中枢神经功能;身心全部麻痹重在中枢神经失去作用,陷入无意识的昏迷状态,躯体自然也失去感觉和活动作用。

    麻木不仁在纯生理方面是一种疾病,病徵是失去记忆、认识、判断、语言和行动能力,主要的是中枢神经发生病变或伤害所致,属于医疗问题。

    世俗言谈中说「麻木不仁」另有一义,意指生理方面毫无病徵,而是在对人或处事的态度上表现漠然无动于衷、或漠不关心,毫无反应。因为「仁」字的中国字义,泛指出于爱心、基于热情,而合理对人的方式。漠不关心是无情的表现,没有反应如同没有神经作用,宛如身心麻木的状况。程颢(明道)便曾说,缺少关怀别人之情,又不能运用理性待人处事者,世称麻木不仁,便是这种解释。

    --作者:贾馥茗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