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

拼音 jìn ruò hán chán语法 偏正式
繁体 噤若寒蟬五笔 KAPJ
  • 成语解释:

    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

  • 出自:

    宋·张守《题锁树谏图后》:“尝怪士处明时;事贤主;履高位;噤如寒蝉;或至导谀以误国。”

  • 近义词:

    仗马寒蝉,噤口不言,默默无言,默默无声,沉默寡言,守口如瓶,张口结舌,默不作声,缄口不言,理屈词穷,缄口结舌

  • 反义词:

    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直言不讳,滔滔不绝,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侃侃而谈,口如悬河,议论纷纷,畅所欲言

  • 与『噤若寒蝉』字的名字:

    博寒 南若 单蝉 千若 儒寒 倩寒 修若 俊若 仟若 陌寒 郗若 井寒 丛若 丙若 昊寒 翰若 玥寒 玥若 嫣若 娅若 潇若 茹寒 芊寒 凝若 婕若 蕙若 涵若 晗若 蓓若 译若 舒寒 舒若 碧蝉 碧若 硕寒 竣寒 歆若 棋若 绍若 姿若 骏寒 廉寒 谨若 勤寒 凌若 兴若 予若 九寒 乔寒 黛若

  • 详细解释: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噤,闭口不作声。「噤若寒蝉」指像寒冷季节时的蝉,一声不响。比喻不敢说话。语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杜密》。

    典源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杜密》后密去官还家,每谒守令,多所陈托。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埽轨,无所干及。太守王昱谓密1>曰:「刘季陵2>清高士,公卿多举之者。」密知昱激3>己,对曰:「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4>,自同寒蝉,此罪人也。今志义力行之贤而密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密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昱惭服,待之弥厚。

    (1) 密:杜密,字周甫,东汉颍川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北海相,后去官还家。桓帝时拜尚书令,转太仆,以党事免。后复为太仆,坐党事被责问,自杀。

    (2) 刘季陵:即刘胜,东汉人,生卒年不详。

    (3) 激:激励。

    (4) 隐情惜己:隐瞒实情,以保全自身。

    典故说明

    寒冷季节时,听不到蝉叫声,所以古人用「寒蝉」来比喻不说话。据《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杜密》载,东汉时杜密是一个正直敢言的人,他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杜密去官回乡后,对政事仍十分关心,常向太守推举贤人,揭露恶行。当时有位与杜密同乡的高官刘胜,也辞官还乡。刘胜为人明哲保身,不问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对杜密称赞刘胜是个不过问时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爱管闲事,激励他向刘胜学习,就说:「刘胜曾任大夫,现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见不少重要人士,理当多关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往上举荐;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报。为了保全自己,像寒蝉似的不声不响,这是国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见到有志于正义、尽力行善的贤者就向您推荐,见到违背正道、丧失节操的人就向您纠举,使您赏罚得宜,英名远扬,报知遇于万一,实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听了杜密的话,对杜密又敬佩又惭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后来「噤若寒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敢说话。

    书证

    01.《六月霜.第一一回》:「为什么既晓得秋女士的死是冤枉的,也是钳口结舌,噤若寒蝉,独不肯发一句公论出来?」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乃以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语本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如:自从被上司数落之后,他便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发表意见了。

    【噤若寒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到寒天,不能发声,乃以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语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如:「自从被上司数落之后,他便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发表意见了。」

    【噤若寒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蝉嘶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以为蝉因天寒而不能发声,故以噤若寒蝉比喻人受到威吓后,不敢作声。语本《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杜密传》。

    【造句】自从被上司训斥之后,他便噤若寒蝉,再也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出处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杜密》后密去官还家,每谒守令,多所陈托。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埽轨,无所干及。太守王昱谓密曰:「刘季陵清高士,公卿多举之者。」密知昱激己,对曰:「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今志义力行之贤而密达之,违道失节之士而密纠之,使明府赏刑得中,令问休扬,不亦万分之一乎?」昱惭服,待之弥厚。形容不敢作声。

    故事

    杜密是一个正直敢言的人,他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杜密去官回乡后,对政事仍十分关心,常向太守推举贤人,揭露恶行。当时有位与杜密同乡的蜀郡太守刘胜,后来也辞官还乡。刘胜为人明哲保身,闭门谢客,不问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向杜密称赞刘胜是个清高之士。杜密说:「刘胜是一位大夫,像他这样地位高的人,受到上宾的礼遇,理当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可是他只愿保全自己,不声不响。好比寒冷时的知了一样,默不作声。这种人只图自己平安无事,见贤不知善扬,闻恶不敢揭发,这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罪人,有什么可称道的?」

    近义词

    杜口结舌、缄口结舌

    反义词

    直言不讳、口若悬河

    造句

    教授一出现,原本吵吵闹闹的同学们个个噤若寒蝉,不再发出声音。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