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

拼音 yī jǔ liǎng dé语法 联合式
繁体 一舉兩得五笔 GIGT
  • 成语解释:

    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举:动作,举动。

  • 出自:

    《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 近义词:

    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两全其美,事半功倍,一箭双鵰,一举两全

  • 反义词:

    一举两失,顾此失彼,鸡飞蛋打,杀鸡取卵,得不偿失,事倍功半,因小失大

  • 与『一举两得』字的名字:

    千得 十两 儒一 偶一 偶得 候一 俊得 侑一 优一 仙一 会一 人一 劭举 卫一 陌一 阮一 亓一 刍一 举炎 举涵 举宸 举谊 举例 举丞 两金 两行 两晨 两欣 两组 两排 丛一 栎一 昊举 瀚举 瀚一 玥一 潇一 茹一 璐一 涵一 晗一 臻一 韵一 硕得 竣一 镜一 歆一 棠一 坚得 浚一

  • 详细解释:

    【一举两得】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语本《战国策.秦策二》。△「一箭双雕」

    典源

    #◎1《战国策.秦策二》1>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有两虎诤2>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3>;人者,甘饵4>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1) 典故或见于《东观汉记.卷八.耿弇列传》。

    (2) 诤:音ㄓㄥ,竞争、争执。

    (3) 戾虫:凶狠暴烈的动物。戾,音ㄌ|ˋ。

    (4) 甘饵:美味而诱人的食物。

    ◎2《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曰:「……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参考资料〕 《东观汉记.卷八.耿弇列传》弇以军营临淄西安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蓝兵又精,未易攻也。临淄诸郡太守相与杂居,人不专一,其声虽大而虚,易攻。弇内欲攻之,告命军中治攻具,后五日攻西安,复纵生口令归。蓝闻之,晨夜守城。至期日夜半,令军皆食,会明,求乞攻西安,临淄不能救也。弇曰:「然。吾故扬言欲攻西安,今方自忧治城具,而吾攻临淄,一日必拔,何救之有?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且西安城坚,精兵二万人,攻之,未可卒下,卒必多死伤。正使得其城,张蓝引兵突,临淄更强,勒兵凭城,观人虚实。吾深入重地,后无转输,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不见是尔。」遂击临淄,至日中,破之。张蓝闻临淄破,果将其众亡。

    典故说明

    战国时候,因为楚国断绝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因此齐国打算出兵攻伐楚国。陈轸则向楚王建议:「可以割地给齐国,以求得调解;又能因此向秦国讲和。」于是楚王就派陈轸前往秦国,秦王对陈轸说:「你以前曾在秦国任职,说起来我们算是旧识。因为我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你后来就离开秦国,到楚国去了。现在齐、楚即将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也许有利、有弊。你现在不能只为楚王计谋,应该也要有其他的方法来为我策画一下。」陈轸就举了管与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两只老虎为了争食一个人而相斗,管庄子看到了,就要将牠们杀死,这时管与却阻止说:「两只老虎互相争斗,结果必定是大的受伤,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伤再杀牠们,就可以只做一个动作,而同时得到两只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气,但实际上却等于是刺杀了两只老虎。」陈轸的用意在告诉秦王,齐、楚两国如果开战,秦国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齐国的好处,也让楚国免于被攻伐的危险。他的计谋不仅让秦国得到好处,也同时为楚国解除了危机。典源又见《战国策.秦策一》。内容则是表述司马错与张仪于秦惠王前,争论该伐蜀还是伐韩。司马错建议伐蜀,因为秦国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国,而且将因为为百姓除去暴虐的国君而获得百姓的拥戴与支持,同时得到名、实两方面的好处。后来「一举两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做一件事,同时有两方面的收获。

    书证

    01.《东观汉记.卷八.耿弇列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02.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九出》:「既断他往来之路,又全你兄妹之情,岂不一举两得?」

    03.《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秦楚交伐,郑必重困。乘其未入境,当往迎之,因导之使同伐宋国。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

    04.《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

    05.《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胡生道:『我今夜乘暗躲在你家后房,乐得与你欢乐,明日我妆做一个鬼,走了出去,却不是一举两得。』」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成敬意也罢,不成敬意也罢,今日这个局,既然允许了,总逃不了的;就何妨借此一举两得呢?」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一种举动同时兼收两利。晋书˙卷五十一˙束传: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又农事之大益也。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亦作一举两便。

    【一举两得】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比喻一种举动同时兼收两利。《晋书.卷五一.束晳传》:「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增广穷人之业,以辟西郊之田,此又农事之大益也。」《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也作「一举两便」。

    【一举两得】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比喻一种举动同时兼收两利。

    【造句】种花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怡情养性,真是一举两得。

    【一举两得】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出处

    东关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复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故事

    战国时候,楚国断绝了与齐国的盟友关系,因此齐国打算出兵攻伐楚国。陈轸向楚王建议:「可以割地给齐国,以求得调解,又能因此向秦国讲和。」

    于是楚王就派陈轸前往秦国,秦王对陈轸说:「你以前曾在秦国任职,说起来我们算是旧识。因为我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你就离开秦国,到楚国去了。现在齐、楚即将互相攻伐,我如果出兵相救,有利也有弊。你不要只为楚王计谋,也替我策画一下吧!」陈轸就回答秦王:「有两个人看到两只老虎在为了一个人而互相争斗,其中一人有所行动走向前,另一人紧张地喊住他:『等等!你要…?』另一人回答:『老虎已经忘了那个人…等一下会有一只老虎被咬死,而且另外一只一定也会受伤…到时我们再杀了那只受伤的老虎,既救了人又杀了老虎!』」

    陈轸的用意在告诉秦王,齐、楚两国如果开战,秦国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齐国的好处,也让楚国免于被攻伐的危险。他的计谋不仅让秦国得到好处,也同时为楚国解除了危机。

    相关词语近义词

    一箭双鵰 一石二鸟 一举双擒

    反义词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举两失 鱼死网破 两头落空 顾此失彼 鸡飞蛋打。

    造句

    参加这次演讲活动不仅得到新的资讯,又认识许多新朋友,真是一举两得。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