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

拼音 zǐ xū wū yǒu语法 联合式
繁体 子虚烏有五笔 BHQD
  • 成语解释: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 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 出自: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近义词:

    海市蜃楼,一纸空文,化为乌有,荒诞不经,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 反义词:

    勿庸置疑,铁证如山,千真万确

  • 与『子虚乌有』字的名字:

    博有 博子 卓子 佳有 代有 人有 冉有 陌子 则虚 凉子 匀子 具有 义乌 乌尔 乌雅 乌鹊 乌琛 乌曦 乌晴 乌桓 乌灯 乌塔 乌海 乌撒 乌巍 乌迪 乌苏 乌千 嫣子 娅子 雯子 芊子 柏子 臻子 致有 舒子 椰子 棋子 栗子 喜子 菊子 九有 乔子 默虚 馨子 龄子 雷子 雨子 配子 野子

  • 详细解释:

    【子虚乌有】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子虚和乌有都是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典出《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后用「子虚乌有」比喻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

    典源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1>以「子虚2>」,虚言也,为楚称3>;「乌有先生」者,乌有4>此事也,为齐难5>;「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1) 相如: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7),字长卿,汉蜀郡成都人。为人口吃而善着书,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称病免官。复以子虚赋得武帝赏识,又作上林赋以献,拜为郎。后奉使西南,转迁孝文园令。相如之赋,词藻瑰丽,气韵排宕,为汉赋辞宗,影响当代及后世甚钜。亦称为「马相如」。

    (2) 子虚: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虚构人物,为楚国的使臣。以「子虚」为名,取其虚言义,表所言者皆虚假不真实。

    (3) 为楚称:称道楚国的盛况。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4) 乌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虚构人物。以「乌有」为名,取其无有义,表所言者皆无此事。作者藉齐国乌有先生之口,提出各种问题。

    (5) 为齐难:反问齐国的情况。难,音ㄋㄢˋ,质问。齐,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汉书.卷一○○.叙传下》

    典故说明

    司马相如是西汉着名的辞赋家,年轻时,曾在梁孝王处当了几年的门客。那段时间里,他与众多文士来往,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立下良好基础。梁孝王死后,相如返回家乡,过着贫困的生活,直到喜好辞赋的汉武帝即位,命运才有所好转。根据《史记》的记载,武帝读到司马相如创作的〈子虚赋〉时,极为赞赏,他以为是前人的佳作,于是叹惜道:「可惜我不能与这样的人生在同时!」当时有个狗监(主管饲养天子猎犬的官)在旁,他恰好是相如的同乡,便禀告武帝说:「这篇文章其实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武帝一听,立即召见相如。相如告诉武帝:「这篇赋确实是我写的,不过它的内容只是叙述诸侯的游猎而已,没什么可观之处,请您让我再写一篇描述天子游猎的赋。」武帝十分高兴,便请他立即创作,相如于是再写〈上林赋〉。至于那篇让武帝一见便赞赏不已的〈子虚赋〉,内容中是以虚设的「子虚」、「乌有先生」与「无是公」三人进行对话。楚人子虚出使齐国,齐王派人陪他游猎,后来子虚在乌有先生面前故意谈起此事,然后借吹嘘楚王畋猎之盛况以贬低齐王。乌有先生为维护齐王而反问子虚很多问题,并评论楚王为「奢言淫乐而显侈靡」。无是公听了两人的争辩,又以周天子畋猎之盛大来压倒楚、齐两国。文章终了时,则归结到反对奢侈淫靡而提倡节俭。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情完全是虚构的,连「子虚」、「乌有」等人名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后来便用「子虚乌有」比喻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例如:「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本是子虚乌有,不过是艺术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罢了。」

    书证

    01.《汉书.卷一○○下.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

    02.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一五出》:「添故事与龟山荣耀,赏他何官则好?笑子虚乌有,寡人得侍同朝。」

    03.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吴喆》:「今与子相聚,殊乖所望,岂其讹以传讹,本属子虚乌有乎?」

    04.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一○.国初满洲武将得力于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演义》,多取材于陈寿、习凿齿之书,不尽子虚乌有也。」

    05.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子虚,见子虚条。乌有,见乌有条。子虚和乌有都是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故以子虚乌有表示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汉书˙一○○˙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

    【子虚乌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子虚,参见「子虚」条。乌有,参见「乌有」条。子虚和乌有都是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故以子虚乌有表示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汉书.一○○.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

    【子虚乌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本为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两位人物。后比喻虚假不实的事情。

    【造句】那些谣言纯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相信?

    【子虚乌有】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子虚乌有

    1.出处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有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者

    2.语译

    不真实的人事或物

    3.故事内容

    4.相似,反义词近义词

    纯属虚构,凭空杜撰

    反义词

    言之凿凿,千真万确

    5.造句

    他所谓的隔空抓药,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