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景生情

拼音 chù jǐng shēng qíng语法
繁体 觸景生情五笔 QJTN
  • 成语解释:

    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旧地重游,~,当年的人和事浮上脑际。

  • 出自:

    明·李贽《焚书·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 近义词:

    情景交融,睹物思人,触景伤心,触景伤情,即景生情,人去楼空,抚景伤情,感物伤怀,触景生怀,触物伤情,见景生情

  • 反义词:

    无动于衷

  • 与『触景生情』字的名字:

    博景 博情 南景 卓景 偌景 倩情 亿景 众生 凯景 附景 允情 共情 乙景 丑生 七景 七情 昊景 昊生 瀚景 潇情 曦景 雯景 雯情 璐情 璐生 涵景 晗景 晗情 柏景 发情 韶景 致景 舒景 硕景 竣生 棠景 浚景 彰景 帅景 谦生 际景 厚景 予景 麒景 鹿生 馥景 雍景 霖景 雷情 雨情

  • 详细解释:

    【触景生情】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看见眼前景象而引发内心种种情绪。语本元.戴良〈钱氏三楼诗序〉。△「见景生情」、「睹物兴情」

    典源

    元.戴良〈钱氏三楼诗序〉(据《九灵山房集.卷二一》引)夫所谓栖碧、揽秀、玩清者,李太白之诗云然也。太白以天才冠世,不得志于朝,思欲放浪江湖之上,浮游山林之间,而为是发愤自遣之辞。……则仲仁兄弟之三楼,固与安期羡门王乔之居相掩映,而谪仙人不在于太白,而在仲仁兄弟矣。况仲仁,诗人也。诗人见景而生情,触物而起兴,兴尽则情尽,情尽则人景俱忘。

    典故说明

    元朝戴良有一篇〈钱氏三楼诗序〉,一方面是钱氏兄弟盖了楼替他们高兴,一方面是因为喜爱栖碧、揽秀、玩清三座楼的名字而写作。文中「诗人见景而生情,触物而起兴」二句,指出诗人往往因为看到眼前的景象而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并将感受透过诗文表达出来。后来「触景生情」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看见眼前景象而引发内心种种情绪。亦如清人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意指浅显易懂的诗,大多是因为看见眼前的景象而引发内心种种情绪,或是因为事件而兴起的意念,读起来让人感受深刻,意味深长,值得再三玩味。

    书证

    01.宋.王质《诗总闻.卷一○.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春夏之交,草木繁茂,诗人触景生情。大率占国占家,皆当以气象观之;而其气象,古人多即草木而观,〈旱麓〉、〈皇矣〉之类是也。」

    02.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03.《飞龙全传.第七回》:「那匡胤于路,不觉触景生情感物动念,口中不住的短叹长吁,低头闷走。」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看见眼前景象而引发内心种种情绪。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亦作触景生怀。

    【触景生情】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看见眼前景象而引发内心种种情绪。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也作「触景生怀」。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