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东风

拼音 mǎ ěr dōng fēng语法 偏正式
繁体 馬耳東風五笔
  • 成语解释:

    也说东风马耳。比喻听不进话,如耳边风。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出自: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近义词:

    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马耳春风

  • 与『马耳东风』字的名字:

    卓东 全马 傲东 俊马 伽马 优东 亿东 关耳 云马 无风 丞风 东烁 东黔 东麓 东霭 东翌 东篱 东鸽 东锴 东锥 东铖 东皞 东爵 东璟 东璞 东璃 东瑨 东珂 东曜 东晧 东晔 东昇 东槿 东椿 东栩 东柠 东熠 东煦 东赢 东货 东少 东四 东墨 东纳 东纱 东瀚 东澈 东渲 东渟 东淏

  • 详细解释:

    【马耳东风】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东风吹过马耳边,瞬间消逝。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语本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耳边风」、「秋风过耳」

    典源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据《全唐诗.卷一七八.李白》引)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1>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2>射3>马耳。鱼目亦笑我,请与明月同。骅骝拳局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1) 不直:没什么价值。直,通「值」,抵得上。

    (2) 东风:春风。

    (3) 射:吹掠。

    典故说明

    「马耳东风」原作「东风射马耳」,意指东风吹过马耳边,瞬间消逝。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典源节录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诗作赋尽谈些风花雪月的事情,说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来得有价值。世间的人听到这些都转头就走,就像东风吹过马耳,瞬间消逝无踪,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亦可省作「东风马耳」,例如:宋代诗人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一○首之八:「栗里归来窗下卧,香山老去病中诗。东风马耳尘劳后,半夜鸡声睡熟时。」而「马耳东风」则见于宋代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诗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指的正是对事情漠不关心。

    书证

    01.宋.周紫芝〈竹坡自赞〉:「马耳东风,何劳喜惋;笑领尊拳,不揩唾面。是谓竹坡掣猱老汉。」

    02.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诗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03.元.陈栎〈自咏百七十韵〉诗:「臞山谓有子,延我为塾师。初闻赋戏言,马耳东风吹。」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马耳东风】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