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65分
  • 笔画:4画

    五行:

    拼音: fāng

  • 笔画:9画

    五行:

    拼音: yīn

  • 字义:

    『方』方字的本义是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每个面都是直角四边形的六面体,后也引申指方向、方面、正直、地方、适宜、等同、正好、相当等。用在人名中,表示方正、方向、正直等意义。
    『音』声;消息;音节,听觉上感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 取名参考:

    『方』一生安稳,聪明伶俐,中年有灾,晚年幸福。
    『音』晚婚迟得子大吉,出外吉祥,中年劳,晚年吉祥,双妻之格。

  • 使用率和名中适用位置:

    『方』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19950次,为常用字。『音』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1170次,为常用字。

    『方』63.24%情况下用于名的第一个字;『音』40.27%情况下用于名的第一个字;

  • 性别:

    『方』在人名库中男姓使用占比:71.12%,女性占比28.88%,常用于男性;『音』在人名库中男姓使用占比:36.80%,女性占比63.20%,常用于女性;

  • 解释:

    (1).方言的语音,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因演变而形成的语音差别,在标准音确立后,以不同于标准音的为方音。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杭音》:“﹝ 杭 音﹞至今与 汴 音颇相似,如呼玉为玉(音御),呼一撒为一(音倚)撒……审方音者不可不知。”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红’字与八庚韵字,迥不相似,岂其人读‘红’字似‘衡’字歟……然则方音误韵,古固有之,不足为斯人病矣。”如: 广州 人读“凯”如“海”, 福州 人读“知”如“低”,均为不同的方音。

    (2).指方言。 明 范汭 《南唐宫词》:“女冠鸟爪解方音,识得 蓬 瀛 路浅深。”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方音》:“《荀子》每言案,《楚辞》每言羌,皆方音。”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方音》:“《金史·国语解序》曰:‘今文《尚书》,辞多奇涩,盖亦当世之方音也。’”今本《金史·国语解序》作“方言”。 刘师培 《文说》:“古人作文,多用方音,《公羊》侈用 齐 言,《离骚》亦徵 楚 语。”

  • 相关成语:

    宝剑(shàng fāng bǎo jiàn)

    上方宝剑。

    逐圆(suí fāng zhú yuán)

    谓立身行事无定则。

    宝剑(shàng fāng bǎo jiàn)

    上方:也作“尚方”,指掌管制造供应御用器物的官署。指皇帝赏赐的宝剑,大臣持此剑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后用来比喻来自上级的指示。

    一槌定(yī chuí dìng yīn)

    一锤定音。

    正始之(zhèng shǐ zhī yīn)

    指魏晋玄谈风气。

    湮没无(yān mò wú yīn)

    埋没,无人知道。

  • 相关诗词:

    燕歌行二首·其一(魏晋·曹丕)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

    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赠卫八处士(唐·杜甫)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李清照)

    惜别伤离寸乱

    蜀相(唐·杜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卜算子·十载仰高明(宋·赵长卿)

    若见秋风寒雁来,能寄书否

    燕燕(先秦·佚名)

    燕燕于飞,下上其

    题诗后(唐·贾岛)

    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琵琶行 / 琵琶引(唐·白居易)

    浔阳地僻无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与『方音』相似的名字:

    雅音 诗音 徽音 鸣音 芳音 成音 音芳 音仪 音峰 云音 书音 千音 百音 久音 世音 之音 其音 美音 晓音 音汝 兆音 元音 凯音 知音 嘉音 宜音 秉音 音睿 音棋 晨音 鸿音 宛音 沅音 佑音 芝音 芷音 菀音 婉音 梓音 昱音 珈音 瑾音 钰音 铃音 睿音 羽音 翎音 音其 音然 音含 音竹 音之 音美 音嘉 音婉 音婷 音洛 音淇 音渊 音源

  • 输入姓氏日期精准八字测名
  • 起名提示:

    名字寓意是否合适,需要结合名主的生辰八字进行分析,点击上面按钮可以进行名字详细分析测试。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