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68分
  • 笔画:8画

    五行:

    拼音: shì

  • 笔画:8画

    五行:

    拼音: láng,làng

  • 字义:

    『侍』在尊长旁边陪着。
    『郎』称呼青少年男子。

  • 取名参考:

    『侍』多相克,一生多才,中年有灾,晚年隆昌,欠子之字。
    『郎』性刚有英雄气派,晚婚吉祥,中年平,晚年吉祥,清雅多才,忌车怕水。

  • 使用率和名中适用位置:

    『侍』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90次,非常用字。『郎』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7460次,为常用字。

    『侍』88.46%情况下用于名的第一个字;『郎』18.93%情况下用于名的第一个字;

  • 性别:

    『侍』在人名库中男姓使用占比:77.55%,女性占比22.45%,常用于男性;『郎』在人名库中男姓使用占比:92.34%,女性占比7.66%,常用于男性;

  • 解释:

    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

    1、古代官名。

    秦 汉 郎中令的属官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 汉 始有。”

    2、古代官名。

    汉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 唐 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 清 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 曾开 等引古谊以折之, 檜 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

    3、古代官名。

    晋 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 相关成语:

    执巾栉(shì zhí jīn zhì)

    奴婢拿着毛巾、梳子侍侯主人。

    执巾节(shì zhí jīn jié)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垂手(chuí shǒu shì lì)

    两手放下来,在旁边陪着。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准备随时听从吩咐。

  • 相关诗词:

    蜀选人嘲韩昭(佚名)

    导江青城,侍郎情亲。果阆二州,侍郎自留。巴蓬集壁,侍郎不识。

  • 与『侍郎』相似的名字:

    郎凯 郎贺 郎杰 郎朗 郎铮 郎霆 郎颂 郎博 久郎 书郎 世郎 义郎 之郎 八郎 其郎 美郎 重郎 兆郎 云郎 元郎 郎两 郎之 郎俊 郎庄 郎司 郎才 郎钰 九郎 俊郎 知郎 然郎 郎仪 郎炜 郎烨 郎睿 郎靖 佑郎 嘉郎 润郎 旻郎 昱郎 晨郎 铭郎 骏郎 郎煜 侍书 侍芳 侍娴 壹郎 郎亦 郎措 郎煊 郎鹏 郎平 子郎 侍苗 福郎 光郎 五郎 亚郎

  • 输入姓氏日期精准八字测名
  • 起名提示:

    名字寓意是否合适,需要结合名主的生辰八字进行分析,点击上面按钮可以进行名字详细分析测试。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