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八下

拼音 qī shàng bā xià语法 联合式
繁体 七上八下五笔 AHWG
  • 成语解释:

    也说七上八落。 形容心神不定。

  • 出自:

    宋·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 近义词:

    忐忑不安,忐忑不定,心神不定,犹豫不安,惴惴不安,惶惶不安,坐立不安

  • 反义词:

    心安理得,若无其事,从容不迫

  • 与『七上八下』字的名字:

    全八 俊七 侦七 佘七 阿七 元七 允七 前下 初八 初七 其上 八不 八音 八甲 八福 八柱 八贯 八浔 八弓 八南 八加 上谷 上纹 上弦 上鲜 上赫 上锁 上膳 上韬 上珺 上晏 上熠 上贻 上城 上级 上澜 上澎 上淇 上沣 上宸 上骅 上古 上弈 上迈 上荟 上评 七吉 七弦 七万 七鑫

  • 详细解释:

    【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一) 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语或出《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示吕机宜》。(二) 或七之上,或八之下。形容普通而不出众。※语或出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

    典源

    (一)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示吕机宜》心胸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当恁么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觉得如此时,正好着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看时不用博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1>「狗子还有佛性也无2>?」「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底消息。不见古德有言:「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但祖师门下如是,佛说一大藏教,尽是这般道理。

    (1) 提撕:佛教徒对古则公案之参究。

    (2)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指赵州从谂禅师在接引学人时的公案。他对于这个公案,有两种答法,一说「有」,一说「无」。主要是适应问话者的根性而有不同的答案,期使提问的人不落于知见。(二)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傅钦之1>作中丞,言郑仲冯。一日,贡父2>逢之,曰:「小侄何过,致起台章3>?」钦之惭云:「也只三平二满4>文字。」贡父熟视5>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1) 傅钦之:傅尧俞(公元1024~1091),北宋郓州人,字钦之,傅立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嘉佑末为监察御史。熙宁时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权盐铁副使,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徙知许州、河阳、徐州。哲宗嗣立,召除秘书少监兼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侍读。元佑四年,拜中书侍郎。卒諡献简。

    (2) 贡父:刘攽(公元1023~1089),北宋临江人,字贡父,号公非,刘敞弟。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哲宗元佑中召拜中书舍人。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监》,专治汉史部分。

    (3) 台章:台,对人尊称的敬辞。章,写文章。

    (4) 三平二满:平平淡淡、过得去。此为自谦,指文章普普通通。

    (5) 熟视:细看。

    典故说明

    (一) 「七上八下」的「上下」是指「忐忑」,「七、八」是形容它的纷乱不定。在汉语的词语结构中常以七、八嵌在名词、动词间,多表示「多」、「杂乱」之意,名词的如:「七嘴八舌」、「七手八脚」,动词的如:「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一语见于宋代《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示吕机宜》,意为忐忑不安。语录记载:有人问禅宗大师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意思是说:禅宗主张佛在众生,那像狗这种畜牲到底有无佛性?赵州的回答并不一定,有时说「有」,有时说「无」。大慧普觉禅师就引这个例子来告诉有心向佛求证悟的人,要随时把这例子拿来参究,直向内心去求答案。有时会觉得内心纷乱难安,像嘴里咬到铁钉一般,毫无滋味,在此当头,千万别退却,因为这是即将体悟的时候。原来佛法缘于我们的心思,如果没有一切心思,哪需要佛法来度呢?心里纷乱难安,不就是体悟佛法的机缘吗?这里的「七上八下」就是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的意思。

    (二) 「七上八下」也可以用在表示中等的意思,形容普通而不出众。这种用法也在宋代文献就可以看到。在赵令畤《侯鲭录.卷七》提到一段故事:宋朝傅钦之在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曾经奏章评论刘攽(ㄅ|ㄣ)的侄子仲冯。有一天,刘攽遇见了傅钦之,就说:「我的侄子是不是犯了什么过错,以致于让您要奏章来评论呢?」傅钦之感到惭愧,回答说:「这篇奏章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文字。」刘攽细看了之后,笑着说:「我侄子真的只是个普通人才啊!」原文中的「三平二满文字」和「七上八下人才」是对仗。「三平二满」也是宋代常用词语,例如宋.辛弃疾〈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词:「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也作「二平三满」。「三平二满」的意思也是普普通通,所以可以和「七上八下」相对。但是这种「七之上、八之下」的用法,后世罕见。

    书证

    (一)

    01.《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示吕机宜》:「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源)(一)

    02.《朱子语类.卷一二一.朱子一八.训门人九》:「圣贤真可到,言话真不误人。今人被人引得七上八下,殊可笑。」(一)

    03.《水浒传.第二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却只般相待,不许人动身?』」(一)

    04.《红楼梦.第九一回》:「薛蝌此时被宝蟾鬼混了一阵,心中七上八下,竟不知是如何是可。」(一)

    05.《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那老头此时心里已是七上八下,万绪千头,再加上女儿这几句话,不觉急得酒涌上来,把一张肉红脸,登时连耳朵带头颊,别了个漆紫。」(一)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只有那恽来在旁边听得呆了,自己也不知是欢喜的好,还是不欢喜的好。心里头好像有一件东西,在那里七上八下,自己也不知是何原故。」(二)

    01.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钦之惭云:『也只三平二满文字。』贡父熟视笑曰:『七上八下人才。』」(源)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董西厢˙卷三:君瑞心头怒发,忿得七上八下,烦 恼身心怎按纳。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亦作 七上八落。形容零落不齐。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探春道:林丫头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 ,终是七上八下的。

    【七上八下】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董西厢.卷三》:「君瑞心头怒发,忿得七上八下,烦恼身心怎按纳。」《水浒传.第二六回》:「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亦作七上八落」。形容零落不齐。《红楼梦.第四九回》:「探春道:『林丫头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终是七上八下的。』」

    【七上八下】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形容心情起伏不定,惊惶不安。

    【造句】想到等一下要坐云霄飞车,她的心里就七上八下的。

    【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出处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一.示吕机宜》心胸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当恁么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觉得如此时,正好着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看时不用博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底消息。不见古德有言:「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但祖师门下如是,佛说一大藏教,尽是这般道理。

    故事内容

    有人问禅宗大师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意思是说:禅宗主张佛在众生,那像狗这种畜牲到底有无佛性?赵州的回答并不一定,有时说「有」,有时说「无」。大慧普觉禅师就引这个例子来告诉有心向佛求证悟的人,要随时把这例子拿来参究,直向内心去求答案。有时会觉得内心纷乱难安,像嘴里咬到铁钉一般,毫无滋味,在此当头,千万别退却,因为这是即将体悟的时候。原来佛法缘于我们的心思,如果没有一切心思,哪需要佛法来度呢?心里纷乱难安,不就是体悟佛法的机缘吗?

    解释

    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

    相似、相异词近义词

    心神不定、六神无主、如坐针毡、坐立不安、忐忑不安

    相异词

    心安神泰、泰然自若、泰然处之

    造句

    考试将近,每个考生的心里七上八下的,非常紧张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