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

拼音 jì wǎng bù jiù语法 主谓式
繁体 既往不咎五笔 VTGT
  • 成语解释:

    也说不咎既往。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已经做完和做过的事,就不要再去说它了。后指对以往的错误不再责备追究。咎(jiù):怪罪,处分。

  • 出自:

    《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近义词:

    不咎既往,既往不究,不追既往

  • 反义词:

    杀一儆百,信赏必罚,赏罚分明

  • 与『既往不咎』字的名字:

    八不 不辰 不韦 不易 不三 不扬 功不 冉不 卿不 凯不 凯往 凡不 兰不 陈不 陆不 阿不 阳不 郎不 元不 不林 不群 亚不 五不 不平 云不 光不 先不 兆不 不识 兄不 剑不 前不 到不 利不 刚不 初不 争不 厉不 冲不 不兴 冰不 美不 其不 兵不 不慧 不悔 不回 六不 之不 信不

  • 详细解释:

    【既往不咎】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难。语出《论语.八佾》。

    典源

    《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1>,遂事不谏2>,既往不咎3>。

    (1) 成事不说:已经做过的事,不便再解说。见「成事不说」。

    (2) 遂事不谏:对于已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遂事,已经完成的事。

    (3) 咎:责怪,追究罪过。

    典故说明

    春秋时,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么木材比较好?」他回答说:「可以参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时是用松木,殷商时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让人民『战栗(通「栗」)』。」孔子后来听到宰我这番话,觉得他随便猜测古人的用意,毫无根据,十分不妥当,就说:「已做过的事就不便再解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对已经过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说话小心,对没有把握的事不要乱加臆测。「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个成语,表示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难的意思。

    书证

    01.《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源)

    02.《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曹真》裴松之注引《魏略》:「毕轨前失,既往不咎,但恐是后难可以再。」

    03.《旧唐书.卷六七.李靖列传》:「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04.《西游记.第三一回》:「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

    05.《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如期回者,仍复旧职,既往不咎。」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后多用于指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难。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亦作不咎既往?不溯既往。

    【既往不咎】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语出《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后多用于指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难。《西游记.第三一回》:「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救我救儿罢!」也作「不咎既往」、「不溯既往」。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