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声下气

拼音 dī shēng xià qì语法 联合式
繁体 低聲下氣五笔 WFGR
  • 成语解释:

    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 出自: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柳氏听了丈夫言语;真个去敲那女儿的房门;低声下气的叫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五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服侍劝慰;宝玉竟是不懂。”

  • 近义词:

    低三下四,委曲求全

  • 反义词:

    大模大样,称孤道寡,不卑不亢,呼幺喝六,趾高气扬,不抗不卑,不亢不卑,气冲牛斗

  • 与『低声下气』字的名字:

    去声 博声 午声 傲气 前下 彦声 原声 靓声 超声 签下 笙声 齐声 睿声 毓声 镇声 期声 瑜声 气航 气温 梓声 炳声 圣声 声瑶 声韶 声霖 声笙 声颖 声皓 声瑞 声泰 声晟 声烨 声洋 声泽 声宣 声弘 声志 佑声 历下 宛声 冽气 声煜 冬声 作声 声朗 社声 章声 声雨 声阳 声茂

  • 详细解释:

    【低声下气】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轻柔,态度谦和。形容说话恭顺小心的样子。语出宋.朱熹《童蒙须知.语言步趋》。△「下气怡声」

    典源

    宋.朱熹1>《童蒙须知.语言步趋》(据清.陈宏谟《养正遗规.卷上》引)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2>,不可高言3>諠哄,浮言4>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1) 朱熹:公元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庵、紫阳。宋婺源人,侨寓建州。曾讲学于建阳考亭,因号考亭,晚筑草堂于云谷山,又号云谷老人。累官宝文阁待制,卒諡文,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宝庆中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徽国公。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编次着述之书甚多,所注《四书》,明清科举奉为标准。

    (2) 详缓:仔细缓慢。

    (3) 高言:高声说话。

    (4) 浮言:没有根据的话。犹今之「胡说」、「开玩笑的话」。

    典故说明

    朱熹论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专为尚未启蒙的儿童编写了《童蒙须知》,对于学童日常生活的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清洁、读书写字等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其中在〈语言步趋〉篇中提到,为人子弟,要「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諠哄,浮言戏笑」。就是说:作人子弟,要尊敬长上,态度要恭顺,声音要柔和,说话要详细缓慢,不可以高声諠譁,夸张嘻笑。「低声下气」是直接摘自此处的成语,用来形容说话恭顺小心的样子。

    书证

    01.《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若有短处,曲意替他遮护,更兼低声下气,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讳,以情度情,岂有不爱之理?」

    02.《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但是向了人低声下气,称呼他爷,然后问他,他自然有人和你说知所以。」

    03.《镜花缘.第五八回》:「谁知我低声下气,恭恭敬敬,却去吃他一个冷闷。」

    04.《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张姑娘这才把身子向玉凤姑娘斜签着坐了,未经开口,先和容悦色、低声下气的叫了声:『姐姐。』只见姑娘把眼皮儿往上一闪,冰冷的一副面孔,问道:『怎么样?』」

    05.《三侠五义.第一一一回》:「鲁英在旁,见柳青出言无状,蒋平却低声下气,心甚不平。」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因谦卑或惧怕而顺从小心。醒世恒言˙卷三十˙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被抢白了这两句,满面羞惭。事在无奈,只得老着脸,低声下气道:娘子,一向深亏你的气力,感激不尽。红楼梦˙第九十五回:只苦了袭人,虽然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宝玉竟是不懂。

    【低声下气】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因谦卑或惧怕而顺从小心。《醒世恒言.卷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房德被抢白了这两句,满面羞惭。事在无奈,只得老着脸,低声下气道:『娘子,一向深亏你的气力,感激不尽。』」《红楼梦.第九五回》:「只苦了袭人,虽然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宝玉竟是不懂。」

    【低声下气】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因谦卑或惧怕而不敢大声张扬。形容恭顺小心的样子。

    【造句】他低声下气的求她原谅自己的过错。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