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无缝

拼音 tiān yī wú fèng语法 主谓式
繁体 天衣無縫五笔 GYFX
  • 成语解释: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后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 出自:

    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近义词:

    十全十美,白玉无瑕,滴水不漏,无缝天衣,浑然不觉,无隙可乘,自圆其说,无懈可击,浑然一体,完美无缺

  • 反义词:

    漏洞百出,八花九裂,千疮百孔,自相矛盾,破绽百出

  • 与『天衣无缝』字的名字:

    博天 南衣 全无 化天 修无 优衣 伏天 亿天 函天 五无 乡天 乙天 无际 无羡 无雪 无雨 无题 无虞 无界 无疾 无端 无锡 无月 无悠 无神 无攸 无樾 无枫 无我 无风 无学 无纯 无漾 无滔 无洛 无宸 无宥 无问 无道 无菌 无语 无华 无优 无仙 无人 久无 瀚天 翰天 玥天 曦天

  • 详细解释:

    【天衣无缝】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古代传说天神的衣服,不用针线缝制,故没有缝痕。#典出《神异经》。后用「天衣无缝」比喻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亦用于比喻事物或计画周密完美,没有一丝破绽或缺点。

    典源

    #《神异经》(据《太平御览.卷六八五.服章部二.委貌冠》引)1>西荒有人,不读五经2>而意合,不观天文3>而心通,不诵礼律而精当4>。天赐其衣,男朱衣缟带5>委貌冠,女碧衣戴胜6>皆无缝。

    (1) 典故或见于五代十国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据《太平广记.卷六八.郭翰》引)。

    (2) 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汉时订为五经。为儒家讲学的重要典籍。

    (3) 天文:指日月星辰及风、云、雨、雪等一切自然现象。

    (4) 精当:精确适当。

    (5) 缟带:白色生绢所制的带子。缟,音ㄍㄠˇ。

    (6) 戴胜:戴玉琢的华丽首饰。相传为古神话人物西王母的服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郭璞注:「胜,玉胜也。」〔参考资料〕 五代十国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据《太平广记.卷六八.郭翰》引)太原郭翰,少简贵,有清标。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早孤独处。当盛暑,乘月卧庭中,时有清风。稍闻香气渐浓,翰甚怪之,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也。明艳绝代,光彩溢目,衣玄绡之衣,曳霜罗之帔,戴翠翘凤凰之冠,蹑琼文九章之履。侍女二人,皆有殊色,感荡心神。翰整衣巾,下床拜谒曰:「不意尊灵迥降,愿垂德音。」女微笑曰:「吾天上织女也。」……又为翰致天厨,悉非世物,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翰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每去,辄以衣服自随。

    典故说明

    《神异经》大约是一本汉代的小说。此书是在《山海经》的影响下产生的,不论是在内容、笔法等各方面都有意模仿《山海经》,只是作者另外添加了神仙方术和儒家思想的观念在其中。《神异经》记载了一段故事:西方边远的地方有一些人,他们不必阅读传统的典籍巨着,但行为思想,却能合乎礼仪规范。天神赐给他们衣服,男的穿着红色衣服,白色腰带,戴着帽子;女的穿着绿色衣服,戴着华丽的首饰。这些天衣不是用一般凡间针线缝制,所以都没有缝痕。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天衣无缝」,用来比喻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亦用于比喻事物或计画周密完美,没有一丝破绽或缺点。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古代传说中认为神仙衣裳,非用人间针线缝制,故无缝痕。见太平广记˙卷六十八˙灵怪录引郭翰事。后比喻做事精巧,无隙可寻;或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对偶之佳者曰: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数联皆天衣无缝,妙合自然。

    【天衣无缝】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古代传说中认为神仙衣裳,非用人间针线缝制,故无缝痕。见《太平广记.卷六八.灵怪录引郭翰事》。后比喻做事精巧,无隙可寻;或指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中》:「对偶之佳者曰:『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数联皆天衣无缝,妙合自然。」

    【天衣无缝】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古代传说神仙衣裳,不是用人间的针线缝制,所以没有缝痕。后比喻做事精巧,无隙可寻;或指诗文在文字结构上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

    【造句】晚会中,她们的相声表演搭配得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夏,会于黄父,谋王室也。赵简子令诸侯之大夫,输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将纳王。」子大叔见赵简子,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对曰:「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

    注解:

    (1)简子:赵鞅,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晋国人。赵武之孙,正卿。卒谥简。

    (2)子产: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其人博洽多闻,长于政治,为政宽猛并济。时当晋、楚争霸,郑处两大国之间,子产能事大以礼,而不苟徇其欲,晋、楚皆敬惮之。及卒,孔子为之涕。

    (3)则:依循、效法

    故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 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 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 乐大心等。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 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 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 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侯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 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解释

    形容事情理所当然

    词意

    近义词:理所当然、千真万确

    反义词:天理难容、岂有此理

    造句

    自古以来我们做子女的,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