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拼音 hú jiǎ hǔ wēi语法 用作贬
繁体 狐假虎威五笔 QWHD
  • 成语解释:

    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 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 出自: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近义词:

    谄上骄下,恃势凌人,仗势欺人,骥尾之蝇,狗仗人势,攀龙附凤,狐虎之威,城狐社鼠,驴蒙虎皮,攀高结贵

  • 反义词:

    独擅胜场,独步天下

  • 与『狐假虎威』字的名字:

    卓威 侨威 仲虎 代威 仇虎 亿虎 企威 勃威 亘威 争威 卧虎 冀虎 瀚虎 翰威 玥虎 涵威 致威 舒威 舒虎 绣虎 浚虎 威昊 威迪 威玥 威娅 威涵 威棋 威帅 威予 威鑫 威霆 威越 威赫 威羽 威航 威衔 威融 威鸿 威睿 威锭 威锦 威铮 威铭 威铠 威程 威登 威腾 威璇 威智 威晟

  • 详细解释:

    【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假,借。「狐假虎威」指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走其他野兽。#典出《尹文子》逸文。后用「狐假虎威」比喻藉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狗仗人势」

    典源

    #《尹文子》逸文(据《太平御览.卷四九四.人事部.诡诈》引)虎1>求百兽食之,得狐2>。狐曰:「子无食我也,天帝令我长百兽3>,今子食我,是逆4>天帝命也。子以我言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不走5>乎?」虎以为然,故遂与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而走,以为畏狐也。

    (1) 虎:一种形似猫而体形硕大的动物,全身黄褐色,具黑色条纹。性凶猛。独居,善游泳。于夜间狩猎,以鹿、羊、猪等为食。

    (2) 狐:一种形似犬的动物,较犬而小,体瘦,面部较长。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长,毛多为赤黄色。性聪明敏感,喜食野鼠、鸟类、家禽等。

    (3) 长百兽:为百兽之长,即作百兽之王。长,音ㄓㄤˇ。

    (4) 逆:违逆,违背。

    (5) 走:逃跑。〔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战国策.楚策一》、《春秋后语》(据《太平御览.卷九○九.兽部二一.狐》引)、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

    典故说明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于《尹文子》,后来有多本文献引及,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战国策》。《战国策》所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昭奚恤是楚国有名的大将,威震四方。楚宣王便问群臣:「我听说北方国家都很怕昭奚恤,是这样吗?」群臣都无言以对,只有江一打了个比方说:「老虎专门捕猎各种动物为食,有一天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敢吃我吗?天帝已命我为百兽之王,你若吃我就是违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后面,看看其他动物见到我有什么反应。』于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后面,所有动物看到都吓得逃走。老虎以为牠们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实野兽们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领地,有超过百万的大军,但统御军队的是昭奚恤,所以北方诸国其实怕的不是昭奚恤本人,而是您的军队啊!犹如野兽们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一样。」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藉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书证

    01.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一.狐假虎威》:「谚有『狐有虎威』之语,稚子来扣其义,因示以《战国策》、《新序》所载。」

    02.元.方回〈梅雨大水〉诗:「狐假虎威饶此辈,鼠穿牛角念吾民。」

    03.《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

    04.《文明小史.第三○回》:「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个缺,得了个差使,就狐假虎威的发作起来了。」

    05.《儒林外史.第一回》:「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狐狸与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却使老虎误信百兽乃畏狐狸而走。见战国策˙楚策一。后比喻凭恃有权者的威势恐吓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十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十回: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个缺,得了个差使,就狐假虎威的发作起来了。亦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狐假虎威】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狐狸与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却使老虎误信百兽乃畏狐狸而走。见《战国策.楚策一》。后比喻凭恃有权者的威势恐吓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回》:「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个缺,得了个差使,就狐假虎威的发作起来了。」也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狐假虎威】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狐狸与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风吓走百兽,却使老虎误信百兽乃畏狐狸而走。

    【造句】他仗着自己的大哥是经理,在公司里狐假虎威,欺压同事。

    【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1.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语译

    比喻一个人倚仗着背后的强大势力去欺负人。

    3.故事内容

    战国时,昭奚恤是楚国有名的大将,威震四方。有一次楚宣王很不明白的问大臣江乙:「我听说北方国家都很怕昭奚恤,是这样吗?」江乙便回答:「大王!让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曾经南山有一只饿了很久的老虎,有一天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敢吃我吗?天帝已命我为百兽之王,你若吃我就是违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后面,看看其他动物见到我有什么反应。』于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后面,所有动物看到都吓得逃走。老虎以为牠们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实野兽们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领地,有超过百万的大军,但统御军队的是昭奚恤,所以北方诸国其实怕的不是昭奚恤本人,而是您的军队啊!犹如野兽们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一样。」

    4.近义、反义词近义词

    仗势欺人、狗仗人势、恃势凌人

    反义词

    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5.造句

    李连英因为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及厚爱,就常常狐假虎威迫害他人。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