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语法
繁体 鷸蚌相争五笔 CJSQ
  • 成语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出自: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 近义词:

    鱼死网破,鹬蚌相危

  • 反义词:

    相得益彰,同舟共济,和衷共济,相辅相成

  • 与『鹬蚌相争』字的名字:

    争威 争娣 争剑 舒相 霄相 相翰 相雯 相婕 相晗 相臻 相硕 相棠 相鑫 相霈 相霆 相睿 相锐 相胤 相瑾 相琳 相理 相暖 相榆 相楷 相桦 相柯 相灵 相辅 相贻 相惜 相悦 相垣 相约 相潮 相淳 相治 相峻 相婷 相妍 相宸 相闻 相当 相遇 相蓉 相萱 相莹 相建 相谕 相议 相亨

  • 详细解释:

    【鹬蚌相争】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比喻双方争执不相让,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利益。典出《战国策.燕策二》。△「渔人得利」、「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典源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1>方出曝2>,而鹬3>啄其肉,蚌合而拑4>其喙5>。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6>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 蚌:动物名。软体动物门斧足纲。体软有壳,大者长八九寸,能产珠,壳可制器。或称为「二枚贝」、「蛤蚌」、「蛤蜊」。

    (2) 出曝:打开壳晒太阳。曝,音,ㄆㄨˋ,晒。

    (3) 鹬:音ㄩˋ,鹬目鹬科鸟类的通称。种类繁多。嘴?脚均长,体格大小不一。羽毛多为灰?褐等暗色调。常涉水捕食小鱼?贝类及昆虫等。

    (4) 拑:音ㄑ|ㄢˊ,夹住、挟持。

    (5) 喙:音ㄏㄨㄟˋ,鸟兽等动物的嘴。

    (6) 禽:捕捉。通「擒」。

    典故说明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互相征战不休。有一次,赵惠王打算攻打燕国,有个叫做苏代的谋士,认为两国互相战争,必然生民涂炭,又担心燕、赵两败俱伤,最后都会被趁机坐大的秦国并吞,就代替燕国游说赵惠王,希望他能够停战。苏代见到赵惠王,并没有直接请他休兵,反而说了一个故事︰「大王啊,我到贵国途经过易水时,看到一只蚌,正把壳打开在河边晒太阳。这时飞来一只鹬鸟,伸出长长的喙去啄蚌的肉。受到惊吓的蚌立刻合拢双壳,把鹬的喙给夹住了。鹬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太阳给晒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说︰『如果你今天嘴拔不出去,明天嘴也拔不出去,很快你也活不了。』双方争执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有一个渔夫经过,就毫不费力地把牠们一起给抓住了。」苏代接着说道︰「大王啊,今日赵国攻打燕国,燕国必然全力抵抗,两方僵持不下,我怕在一旁的秦国就是那个渔夫,会趁机消灭赵、燕两国啊!」赵惠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取消攻打燕国的计画。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鹬蚌相争」,比喻双方争执不相让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得利益。

    书证

    无书证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典出战国策˙燕策二。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典出《战国策.燕策二》。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典出《战国策.燕策二》。

    【造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1.出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典出《战国策.燕策二》:「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2.语译比喻双方争执不相让,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让第三者获得利益。3.故事内容战国时代,赵国和燕国因为利害关系起了冲突,准备战争,这件事情被【合纵抗秦】的苏秦知道了,他怕秦国坐收渔利,就进行调解。苏秦到了赵国,对惠王说【我刚刚看见一只河蚌张开蚌壳晒太阳;后来,鹬鸟飞来,啄住河蚌的肉,河蚌立即把两片壳合上,箝住了鹬鸟的嘴,双方相持不下。鹬鸟对河蚌说﹕看你能支撑多久?河蚌也倔强的说﹕我也不相信你能支撑很久!两者相持不下,互不相让;最后,渔夫走来,把他们两个都活捉了去。现在,赵国和燕国如此战争下去,双方百姓都受到伤害,这种情形正像鹬鸟和河蚌相争是一样的,我恐怕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强大秦国会扮演渔夫的角色,趁机把赵和燕两国一起给消灭掉。】惠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派苏秦为使者,到燕国去和谈了。于是,后来就将苏秦的这个比喻引申成【鹬蚌相争】,来形容双方不和,相争不休,却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与自己的同伴要好好相处,不要为一点小事,就争个不停,否则,必将被有野心的外人从中占了便宜。

    4.近义、反义词近义词

    蚌鹬争衡、蚌鹬相争、渔翁之利

    反义词

    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和睦相处

    5.造句每逢年终各大百货公司推出打折促销活动,业者鹬蚌相争,结果最大的赢家就是消费者。

    参考资料 (1)马玲华 着「成语选粹」,p.44-45,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智能起名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