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96分
  • 笔画:4画

    五行:

    拼音: zhōng,zhòng

  • 笔画:8画

    五行:

    拼音: hé,hè,huò,huó,hú

  • 字义:

    『中』中字的本义是指中间或内部,引申义主要指中国或中庸。中字还与“忠”字相通,表示忠诚或尽心竭力。
    『和』和字的原义是指和谐,协调。此外,和字也指温柔,温和、和缓、谦和、唱和等。

  • 取名参考:

    『中』幼年多灾,出外逢贵,精明公正,福寿兴家,晚年劳神。
    『和』上下敦睦,妻贵子贵,中年劳或疾病,晚年隆昌。

  • 使用率和名中适用位置:

    『中』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399980次,为常用字。『和』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195760次,为常用字。

    『中』57.67%情况下用于名的第一个字;『和』47.38%情况下用于名的第一个字;

  • 性别:

    『中』在人名库中男姓使用占比:90.73%,女性占比9.27%,常用于男性;『和』在人名库中男姓使用占比:87.44%,女性占比12.56%,常用于男性;

  • 解释:

    (1) [neutralize]∶使中和

    用酸中和碱

    (2) [neutralization]∶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

    酸碱中和

    同“ 中和 ”。《汉书·叙传上》:“欥中龢为庶几兮, 颜 与 冉 又不得。” 颜师古 注:“龢,古和字也。” 明 宋濂 《瑶芳楼记》:“况夫宫角之相参,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慾之邪,宣以中龢之正。”

    (1).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于和谐境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东观汉记·张纯传》:“谦俭节约,闺门中和。” 唐 权德舆 《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大乐本天地,中和序人伦。” 清 赵翼 《安宁州汤池》诗:“性真抱中和,元气葆温燠。”

    (2).中正平和。《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杨倞 注:“中和谓宽猛得中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闻其声音,油然愉快,游神宇下,含履中和。” 朱自清 《山野掇拾》:“他是个含忍与自制的人,是个中和的人。”

    (3).道教语。指元气。《太平经·和三气兴帝王法》:“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四:“中和炼九气,甲子谢三元。”

    (4).化学、物理名词。(1)指相当量的酸和碱互相作用生成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而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

  • 相关成语:

    流砥柱(zhōng liú dǐ zhù)

    比喻能担当重任,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集体或个人。

    送炭(xuě zhōng sòng tàn)

    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物质上的帮助。[反]落井下石。

    无人(mù zhōng wú rén)

    眼睛里没有别人。[近]目空一切。[反]虚怀若谷。

    蔼可亲(hé ǎi kě qīn)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说话或待人的态度很和气,使人感到亲近。

    盘托出(hé pán tuō chū)

    和:连同。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或拿出。

    一团(yī tuán hé qì)

    形容态度和蔼。

  • 相关诗词:

    孙泰(佚名)

    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

  • 与『中和』相似的名字:

    爱中 中源 诗中 中意 中强 王中 云中 译中 瀚中 中銮 中梦 汉中 新中 中念 中情 力中 正中 中甫 中山 安中 中武 和璐 美和 中涛 中剑 匡中 中侠 中香 中安 中爱 和友 中陵 中卿 凡中 翰中 体中 亚中 乔中 中儒 全中 全和 中全 碧中 和谐 中常 中皓 周和 中军 杰中 优和 信和 中熠 中炜 适中 太和 和凡 中巧 思和 中帅 常和

  • 输入姓氏日期精准八字测名
  • 起名提示:

    名字寓意是否合适,需要结合名主的生辰八字进行分析,点击上面按钮可以进行名字详细分析测试。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