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

拼音 dòng zhé dé jiù语法 偏正式
繁体 動輒得咎五笔 FLTT
  • 成语解释:

    动不动就 遭到责怪或受到处分。唐韩愈《进学解》:“跋前疐(zhì)后,动辄得咎。” 动辄(zhé):往往,动 不动就。咎(jiù):罪过。

  • 出自:

    唐·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 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近义词:

    跋前踬后

  • 反义词:

    八面圆通

  • 与『动辄得咎』字的名字:

    千得 偶得 俊得 动香 动脉 动物 动机 硕得 坚得 彦得 伟得 卜动 予得 睿动 朗动 意得 恩得 炜得 得予 得钰 得玮 得礼 得煜 得宁 玖得 得然 得浩 得恒 得敬 得连 得知 得住 得桦 正得 永得 全得 龙得 华得 得臣 得聪 得道 得付 得国 得后 得泉 得寿 得泰 得宇 得银 得星

  • 详细解释:

    【动辄得咎】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辄,总是。咎,罪过。「动辄得咎」指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语出唐.韩愈〈进学解〉。

    典源

    唐.韩愈〈进学解〉(据《全唐文.卷五五八.韩愈》引)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1>,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1) 跋前踬后:比喻陷入困境,进退两难。见「跋前踬后」。

    典故说明

    韩愈是唐代着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进士第后,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屡次犯怒被贬,久久不得升迁。韩愈自认才高,不应受此待遇,因此作〈进学解〉一文以抒己愤。该文采问答方式,以国子先生喻己,假托学生之言,抒发自己才高却不受重用的不满,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闲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就是学生描述国子先生(韩愈)在官场上的处境艰难,一有举动就会遭受责罚,进退两难,而屡遭贬谪。后来「动辄得咎」就被用来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受到责难。

    书证

    01.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源)

    02.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今伊川、晦庵二先生,言为世法,行为世师,道非不弘,学非不粹,而动辄得咎,何也?」

    03.清.沈起凤《谐铎.卷四.财戒》:「寒乞儿,汝一介穷骨,妄觊妻妾之奉,宫室之美,以至钻穿钱孔,动辄得咎,孽由自作,不可活矣。」」

    04.《镜花缘.第七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富翁满面怒色道:『我实对你说罢,你把菜钱还我就好了。』」

    05.《清史稿.卷四二二.徐继畲列传》:「尝见各直省州县有莅任不及一年,而罚俸至数年十数年者,左牵右掣,动辄得咎。」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一有举动就会犯过,受到责难。指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镜花缘˙第七十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

    【动辄得咎】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一有举动就会犯过,受到责难。指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唐.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镜花缘.第七八回》:「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随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呢?』」

    【动辄得咎】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一有举动就会受到责难。形容人处境困难,极易遭到罪责。

    【造句】严苛的主管常令部属有动辄得咎之感。

智能起名
back_top